在大化自治县北景水上渔村,养殖业是当地的重要产业之一。渔民们利用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,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养殖模式。走进北景水上渔村,放眼望去,一片片养殖水域映入眼帘,渔民们辛勤劳作,精心照料着水中的鱼虾。他们采用科学养殖方法,根据不同的水产品特性,合理投喂饲料,确保水质清澈,为水产品生长创造良好环境。
这里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镇,党委组织委员覃伟山向我们介绍说:北景镇养殖业的水产品种类丰富,肉质鲜美,深受市场青睐。养殖业不仅为渔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,也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。”不远将来,北景水上渔家的养殖业将继续发展壮大,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。
北景渔村坐落于红水河畔,20公里库区水域如碧玉镶嵌于群山之间。晨曦中,薄雾轻覆水面,白墙红瓦的民居与苍翠山影倒映成画,早起的渔舟荡开涟漪,惊起一行白鹭,构成“鸟鸣山更幽,鱼跃水灵动”的生动意境。4万亩水面孕育30余种鱼类,银鱼、大头鱼等丰饶物产,让这里成为“水中人参”的天然牧场。
依托党建引领,北景渔村以“渔乐无穷”田园综合体为载体,构建“养—钓—游—食”全产业链。红水河东盟国际垂钓基地年吸引钓客超10万人次,钓位收入突破300万元;冷链加工中心与渔家乐延伸价值链,打造的“北景鱼宴”更让游客“舌尖留鲜”。村民通过入股合作社共享红利,村民实现“靠水致富。
渔村,作为渔文化的活态载体,正通过传统风俗与创新体验的深度融合,焕发出现代活力,同时延续着深厚的乡愁记忆。传统渔文化的现代转型,现代渔镇通过挖掘传统渔俗、渔技、渔歌等文化资源,结合数字化手段进行建档和传播。例如,长江流域渔文化资源普查中,对渔船渔具、渔法信仰等系统整理,运用音视频技术实现动态传承 。部分渔村建立博物馆、科普基地,将渔业生产场景转化为文化体验空间,让年轻一代在互动中感知传统 。
创新体验激活产业活力,渔村文旅融合成为新趋势。现代渔镇注重保留“人、水、鱼”和谐共生的文化内核,通过修复渔村景观、强化渔场认同感 。同时,引入生态养殖、智慧渔业等技术,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,使乡愁记忆与宜居环境相得益彰 。 这种深度融合不仅赓续了农耕文明,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。
清晨的阳光像金色粉末般洒下,将北景水上渔家基地笼罩在温暖光晕里。当我踏着略带湿润的泥土来到岩滩,微风携着湖水特有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,仿佛整个人瞬间从城市的喧嚣中挣脱出来。
站在岩滩边钓友们早已按捺不住,纷纷挑选各自心仪的钓点。有的端坐在固定钓台上,遮阳伞宛如一朵硕大的蘑菇撑在头顶;有的倚靠岸边大树,钓竿斜斜探入水中,仿若垂柳延伸的枝桠;更有几位索性驾着小舟,划向湖心深处,那轻盈的身影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渐行渐远。饵料的香气与水草的芬芳在空气中交织,勾得人心里痒痒的。
垂钓者利索地组装好钓具,挂上虾饵,轻甩钓竿。浮标入水时荡开的涟漪还未消散,观钓者的心就已经跟着浮标上下起伏。忽然,浮标猛地一沉,鱼线瞬间绷直!感受着来自水下的力量,它拉着钓竿弯曲,水花四溅。经过一番你来我往的较量,一条银光闪闪的红眼鱼终于被提出水面。它在阳光下欢快摆尾,鳞片折射出晶莹的光芒,那一刻,满满的成就感在胸腔里炸开。
午后,湖水变得波光粼粼,像撒了满湖碎金。周围此起彼伏的惊呼声传来,“又一条大鱼上钩了!”“哟,这鱼还挺倔!”伴着水花奔腾而起,水浪轻拍岸边,仿若在为垂钓者奏响欢快的乐章。
夕阳西下,天边燃起绚丽的火烧云,将水面染成醉人的橙红色。大家开始收拾行囊,脸上虽带着疲惫,却难掩笑意。渔网里、桶中,挤满了收获的战利品。北景水上渔家基地这幅垂钓盛景,不仅让我体验到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,更收获了难以言喻的宁静与满足。
晨光熹微中,湖面上的那艘旧木船静静地泊在水中。船身被岁月打磨得发亮,船头还留着去年修补的痕迹。船老大蹲下身,指尖抚过那些凹凸不平的木纹,忽然听见发动机响,这船啊,驶入了湖心。
木船缓缓驶入夕阳下,我才真正体会到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。辨认不同渔网的织法,那些错综复杂的绳结里藏着古人的智慧。当第一网银光闪闪的鱼虾入舱,我忽然明白,这不只是捕鱼,更是在打捞即将消逝的文化记忆。
返航时,夕阳把河水染成琥珀色。爷爷突然哼起一段渔歌,苍老的嗓音在河面上久久回荡。我跟着学唱,虽不成调,却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被唤醒了。那些关于河流、渔网和木船的记忆,像水波一样一圈圈漾开,连接着过去与现在。
上岸时,我回头望见木船在暮色中轻轻摇晃。它不只是交通工具,更是一艘载着文化基因的方舟。当现代快艇取代了古老木船,我们更需要守护这种慢节奏的生活美学。就像爷爷说的:船会旧,但水永远是活的。此刻,河风送来远处广场舞的音乐声,与近处的桨声水响奇妙地融合。我忽然懂得,文化新韵不在于抛弃传统,而在于像这艘小木船一样,载着古老的智慧驶向新的时代。
孙凤章,网名: 冷娃,上海市人,现为:亿央网,世纪大采风组委会会员 ,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《艺术名家》栏目组特聘《艺术导师》职务。《中外诗人》编委,长江分社社长。《中国诗报》副总编。
2023年7月,在全国第六届《新绪杯》文学艺术大赛中荣获金奖,被评为新时代杰出艺术家。《江南文学》《新绪文学》《中国民俗文苑》特约作家,签约诗人。《南湖——庆祝建党百年诗选》编委。国家一级美术师,擅长琴棋书画,创想艺术的追梦者,被网友称之为:“多栖艺人,旅游达人”。践行世界采风之路,已畅游了18国。
作品略见《今日头条》《腾讯新闻》《百度APP》《搜狐新闻》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等多种媒体,曾在官方平台,荣获诗歌大赛一等奖、首席德艺双馨艺术家、中国新时代最具有影响力艺术家等称号。书画作品曾被国内外人士收藏。在《中外诗人》多次发表了个人作品专辑。同题诗歌作品《南湖》已被编入贺敬之顾问题字的《南湖—庆祝建党百年诗选》全球出版发行并获得”优秀奖“,同时获得”建党百年优秀诗人“荣誉称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