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露珠还挂在稻叶上,金堂县云合镇云桥社区的鱼塘边已是人声鼎沸。十多名工人穿着水裤,合力拉起沉甸甸的渔网,网中黄辣丁噼里啪啦地翻腾着,水花四溅。“这一网质量还不错!”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,大家干劲更足了。
近日,云桥社区迎来黄辣丁的出塘日。尽管这一次收成只有4000多斤,比上次略少,但鱼塘边依旧是一派忙碌景象。成都水产市场的采购车早已等候在旁,工人们分拣、称重、装车,动作娴熟,一气呵成。
“这一批黄辣丁个头均匀、活力也好,虽然量不如往年,但品质没得说。”云桥社区水产集体经济负责人陈波一边指挥装车,一边向记者介绍。他坦言,受气候和市场双重影响,今年黄辣丁价格从14.5元/斤跌至现在8元/斤,但社区并没有因此慌乱。
“黄辣丁周期短、见效快,三个月就能上市,面对市场波动,我们反而更有调整空间。”陈波说,“明年是继续扩产还是转养其他品种,还得看这一季的市场反馈。如果行情依旧低迷,我们会考虑减少黄辣丁,增加鲈鱼、叉尾等更稳价的品种。”
来自成都水产市场的采购商张先生一边验货一边点头:“云合的黄辣丁在成都一直有市场,虽然今年价格下来了,但肉质细嫩、没有泥腥味,老客户都认。”他掰开鱼鳃仔细查看,“这批货我要了,装车直发水产市场。”
正在塘中忙活的村民肖大新抹了一把汗,笑着说:“从前怕养不好、卖不掉,现在集体牵头,我们只管把鱼养好,销售不用愁。工资、租金、分红一样不少,心里踏实。”
尽管黄辣丁价格走低,但云合镇并未停止对水产结构的优化脚步。陈波透露,社区已与江苏某企业达成合作,明年将大幅扩大云合大闸蟹的养殖规模,“目前我们只有五六十亩蟹塘,等到企业签约后,我们大闸蟹塘计划扩展到300亩,远期目标是1000亩。企业带来的不仅是资金,还有稳定的批发渠道,这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。”
据陈波介绍,未来云合镇的水产养殖将逐步向“以大闸蟹为主导,多品种协同”的模式转型,“黄辣丁、鲈鱼这些品种不会丢,但会根据市场动态灵活调整比例。谁的效益好、市场稳,我们就加大谁的比例。”
随着最后一筐黄辣丁装车发往成都,鱼塘渐渐恢复平静,水波荡漾,映着村民们笃定而期待的眼神。今年年底,云合镇的水产业将迎来蜕变,机遇与变革并存,云合镇集体经济的“活水”从未停歇,它正以一种更智慧、更灵活的方式,润泽着这片土地,也托举起乡村振兴的崭新未来。(漆奇)